“遲日江山麗,春風花草香。泥融飛燕子,沙暖睡鴛鴦。”——唐·杜甫《絕句》
  大春在北方工作,過完年離家上班沒多久,就休年假飛回信陽了。“春天來了,想回家看看。”她說。3月12日植樹節當天,記者和大春在信陽市區溜達了一天,以下為實況轉播。
  □東方今報見習記者
  王姝/文
  馮超 章繼軍/圖
  時間:上午8:00
  地點:羊山外國語小學東邊的山上
  出鏡人物:記者、市政府某部門工作人員
  畫外音:7點以後,城區交通開始忙碌。灑水車經過的路面,見證上班族匆忙的腳步;早餐店被顧客坐得滿滿噹噹,不時飄出熱乾面香。羊山新區千禧社區附近的山上,市政府各部門的工作人員正在植樹。一棵棵樹苗被放回土地,在春風的吹拂下等待成長。一些居民帶著孩子參與植樹中,兩三歲的孩子手拿小鏟,努力為小樹苗添土。
  記者:你好,這種的是水杉吧?
  工作人員:對,水杉和大葉女貞。這兩種樹木可以抗煙塵、吸收二氧化硫,很適合做綠化帶。
  記者:這次種了多少棵樹呢?
  工作人員:各部門出動千餘人,種了4600棵樹木。除了政府,前幾天就看到不少公益組織和市民主動種樹,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,咱們信陽的環境會更加優美。一年之計在於春,得趁著春天加快綠化建設。種樹更要護樹,我們一定會持續關註種下的樹苗,保證它們的成活率,為新區環境作出貢獻。
  記者:種樹更要護樹,這句話說得好。
  註:截至3月12日,信陽全市已完成造林33.8萬畝,完成整地26.508萬畝;山區營造林工程11.563萬畝;義務植樹312.21萬株,參加義務植樹69.74萬人次。
  時間:上午10:00
  地點:震雷山
  出鏡人物:大春、登山者
  畫外音:震雷山綠了起來,山腳下的水漲了起來。山上溫度比山下稍低,記憶中滿山的映山紅尚未盛開,但並沒有影響登山愛好者踏青的腳步。山林間清脆的鳥叫聲,並沒被登山者打斷,它們憋了一個冬天,在第一縷春風到來時,開始放聲歌唱。
  大春:小朋友幾歲啦?爬山累不累?
  小朋友:四歲了,爸爸帶我來看小松鼠,不累!
  小朋友父親(笑):這孩子特別喜歡出來玩。平時我和他媽媽上班沒時間,都是孩子奶奶照顧。專門調休帶他來接觸一下大自然,別沉溺在動畫片里。
  大春:是呀。我在北方上班,想爬山要去很遠的郊外,哪有家鄉方便。
  小朋友父親:是的,咱信陽有山有水,出游方便。
  時間:早晨7:00
  地點:浉河邊
  出鏡人物:晨練者
  畫外音:“浉河邊的柳條都開始發芽了!”當你耳邊時常響起這句寒暄時,信陽的春天到了。這個時候,園林工人們開始為柳樹修剪枝丫,沿河而過,泥土與青草混合的芳香撲鼻。
  三月,天氣乍暖還寒,市民有些迫不及待了。沿河的天倫廣場和其他健身區迎來它們最熟悉的朋友——晨練的市民。跑步、跳舞、抖空竹、打羽毛球、散步……天朗氣清,惠風和暢。
  老太太A:早上好呀,陳姐!天氣暖和了呀!
  老太太B:呀,你也出來晨練啦。前幾天剛脫掉棉襖,這兩天穿毛衣跳舞都覺得熱啦。
  老太太A:我還穿著媳婦兒織的毛褲嘞。早就看你們跳舞,怕冷沒去,現在想加入你們呢,跟著小孩搬到沿河的新家,出來玩也方便啦。
  老太太B:好呀,熱烈歡迎。走,我先帶你去認識認識她們!
  時間:下午2:00地點:浉河公園出鏡人物:記者、大春
  畫外音:午後,陽光均勻地灑向大地。浉河公園的亭子周邊,櫻花園裡的花兒尚未開放,春梅仍在盛開。粉色花瓣簌簌落在泥土中,散髮陣陣清香。大象滑滑梯……是小朋友的樂園,湖邊樹林里的茶座,則飽受大人的歡迎。在這裡,你可以一邊品味著信陽毛尖,一邊和家人朋友聊天、打牌,或者只是坐在那裡,發一會兒獃。人生需要這樣的靜謐時刻。
  記者:大春,這幾年你從一個信陽土著變成信陽籍游,有什麼感觸不?
  大春:還是信陽環境好。之前看到一個新聞,說河南省環保廳公佈2013年信陽優良天數是321天,並連續五屆蟬聯中國十佳宜居城市,當時心裡特自豪,立刻給同事看。回來,就能經常看到藍天白雲,夜晚也能看見滿天的星星。這幾年,信陽市的人越來越多、樓越來越高,感覺交通、市容、環境等一系列問題也出來了。這類問題應該是城市發展中不可避免的吧。
  記者:確實。前幾天,喬市長在北京參加信陽籍全國兩會代表、委員專訪時說,目前,信陽正在搞城鎮體系,首先就要推進配套產業建設,其後是公共設施、基礎設施配套,如道路、公交、醫院、學校等都要跟上。他們做了教育、交通、綠地等專項規劃,到現在,信陽城市總規已經修編到2030年。
  大春:期待家鄉越來越好吧。其實還是希望以後能回來發展,畢竟這是生你養你的地方,比如這公園裡的亭子、竹林、動物園……都是你最熟悉的事物,承載著很多回憶。
  時間:下午5:30地點:百花園出鏡人物:大春、放風箏的市民
  畫外音:下午5點,數百個風箏飛翔在百花園上方。牽著風箏線奔跑的有孩子,也有各個年齡段的成年人。此時,讓美麗的風箏翱翔在藍天白雲上,成為所有人的期待。呼吸著清新的空氣,休息疲憊的眼睛,讓風箏把所有的煩惱帶走。
  大春:您一個人來放風箏?
  市民:是呀……我住在附近的小區。今天天氣很好,媳婦兒帶孩子去學鋼琴了,我下班先拿新買的風箏來練練手,周末給孩子放。
  大春:哈哈,風箏飛得很高啊,手藝不錯!
  市民:那是,小時候住在鄉村,還自己做過風箏。現在住在這裡,有了百花園這塊空地,只要天氣暖和,就能帶孩子來玩。
  大春:選擇在這裡買房子不錯。我看羊山新區這幾年發展很快,路很寬、綠化也不錯,多了不少小區。
  市民:新區這邊的基礎設施一直在不斷完善,產業也在發展。百花園有信陽市的“後花園”之稱,一年四季都有花木。不過我最喜歡的,還是春夏的晚上,一家人在這裡散步。忙碌一天后,有個放鬆的地方,感覺很幸福。
  時間:下午4:00
  地點:浉河邊一花店
  出鏡人物:記者、花店老闆
  畫外音:從公園後門出來,沿著浉河往西關走,便可看到那家花店。花店從記事時就存在,還是過去的低矮樓房,沒有什麼裝修,數百盆花從屋內擺到屋外。老式的紅磚或陶瓷花盆裡,茶花和杜鵑花紅得耀眼,水仙綺麗清秀。黑色的小土狗仿佛也被花香吸引,靜靜卧在花下。樓上的窗戶里,有位女子正倚窗讀書。
  記者:老闆,生意不錯啊。
  花店老闆:是啊,春天來了,花也多了。杜鵑花剛進回來第一天,就賣出去十幾盆,我還想著多進一些呢。
  記者:我看您在這兒經營花店,有一些年頭啦。
  花店老闆:我是接父親的店做的,從小習慣了幫著種花、養花,也喜歡做這個。咱信陽山好水好,信陽人也喜歡花兒草的。
  後記
  在一天的探春之旅即將結束時,大春告訴記者,自己感到很滿足。“我覺得所謂的‘宜居城市’,就是要使每位居民都宜居。我們生活在這個小城,春暖花開的時候,早晨可以在清新的空氣中跑步,晚上可以在美麗的廣場散步,周末輕易就能去踏青、爬山,這些看似普通的活動,包含著很多用錢也買不到的幸福元素。”她說。
  信陽市市長喬新江接受採訪時曾表示,信陽是山水城市,在批准規劃時,首先考慮的就是會不會影響生態,如果對生態環境沒有影響才批准。“我們始終堅持一個理念,就是在保護好自然生態環境的前提下,把城市輕輕地放在山水之間”。
  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謀求發展,三月的信陽,有山,有水,有春天。一鍵分享到【網絡編輯:李鵬勛】【打印】【頂部】【關閉】
     (原標題:春回信陽——信陽北漂“大春”的返鄉探春之旅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b80wbwn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